【抗逆日常點播】岑寧兒《盡力呼吸》:致一直還在堅持的人

不知道大家聽歌的時候,會否也有以下這個小習慣,將岑寧兒的《盡力呼吸》,跟莫文蔚的《呼吸有害》,湊成一個小系列般連起來聽。

兩首都以「呼吸」作為主題,也剛好同樣是電視劇主題曲,平心而論皆有質素。

不過無論是從歌者和歌曲的背景,抑或從歌詞的主題來看,個人還是很主觀地偏好岑寧兒作曲兼主唱的《盡力呼吸》。

.

【延伸閱讀】懷念林振強:人如其詞,細水長流

在望清荒謬之後,仍盡力呼吸

「呼吸」這個主題,彷彿正在回應著當下的疫情,以及不斷被打壓收緊的言論自由。

戴上口罩,一呼一吸都變得更加困難,更容易上氣不接下氣;艱難時代,我們所呼吸得到的自由空氣,也變得愈來愈稀薄罕有。

呼吸有害,似乎很適用形容城市目前面對的處境。

然而,個人更喜歡《盡力呼吸》的原因,是感覺歌詞的字裡行間,帶有一種「盡自己所能」的積極性。

世界可以荒謬,但望清之後,仍然盡力呼吸,只因期待最後能好好到盡頭。

盡力呼吸

「盡力呼吸
在望清之後 亦呼吸
在認出之後 亦呼吸
縱是最後 背影越來越瘦」

假如明天連呼吸也會被當成罪行,我們是否就捨棄生存的權利,從此不再呼吸呢?

延伸閱讀】柳應廷《迴光物語》:以信念仰望星空,漆黑中望見光譜

當然,上述提及的兩首「呼吸」歌,本來都未必帶有這些意思,不過有些歌曲如今再聽,自然會有其他的解讀和領悟。

所以,如果「呼吸有害」是用來形容當下的話,那麼,「盡力呼吸」就是身處這個荒謬世界時,自己希望能夠抱持的面對心態。

Klook.com

.

呼吸有害?倒不如先盡力呼吸

凡事盡力而為,是人生的一種應有態度。的確,盡力並不保證會帶來成功,但若某天走到生命的盡頭,即使無法真心說出「從來得失我睇透」,但至少也可對得住天地良心,撫心自問說一聲「我已經盡力了」。

想起早陣子,因為《Error 自肥企画》的節目,很多人都說起「致 一直還在堅持的人」這句話。

盡力呼吸

剛好,筆者近來正在進行網絡搬家,翻看自己寫過的舊文時,找到這張2016年奧運後的照片,腦海也同樣浮現起這句說話。

背負獎牌希望的李慧詩,凱林賽炒車爭先賽出局,賽後跟香港人說了句「對不起」。

然後,有個小朋友給她送上了這個紙牌:「我見過你成功,見過你失落,未見過你放棄。」

盡力呼吸

五年後再看,不知為何,更有感覺。

就像日劇《四重奏》的結局,那封寫給四位主角的匿名來信,寫信的人如此問道:「區區一陣煙灰,堅持下去的意義何在呢?」

盡力呼吸

或許,很多時候,所謂的「堅持」,就是回頭再看,才發現自己一直在盡力做著相同的事情。

沒有很確切的原因,也許只是內心有種執念,相信某些事情會發生,並將之簡稱為「信念」。

所以,堅持的意義可能很虛無,但人生的其中一個意義,大概就是為了尋找某些值得堅持的東西。

盡力呼吸

或是一個人,或是一個習慣,或是一件事情。而且,這是一種內在自我的構成。倘若信念被瓦解,一切也許已不再相同。

所以,你說呼吸有害?倒不如先盡力呼吸,盡力多堅持一陣子,再說。

.

FACEBOOK:講樂.過路人
PATREON:cantokid1412

喜歡內容或想閱讀更多,每月一杯咖啡的價錢,可讓本人持續深耕細作,經營這小小藝文平台,感謝各位。七天免費試閱連結👇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