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過這部電影已好一陣子,但戲中好些畫面仍然記憶猶新,離開戲院首先想起的,就是「好人一生平安」這句。
張繼聰飾演的清潔公司老闆窄哥,性格好人得幾乎世間絕種,無論身邊人如何令自己失望,仍然想以行動感化單親媽媽Candy(袁澧林飾演),因此就算一開始明知對方有偷竊前科,也聘請她幫手清潔以解其生活之困;到後來連自己的清潔公司沒有了,窄哥失望過後仍然願意向其投以信任。

如此性格,看來與現實世界相違背,窄哥的「好」,隨之令筆者想起年前看過的電影《神探白朗:福比利大宅謀殺案》。
【延伸閱讀】從電影《神探白朗:福比利大宅謀殺案》,談「好人一世平安」
.
戲中好幾次女主角面對人性的抉擇時,即使明知換來的結果可能會為自身帶來麻煩,每次卻依然選擇站在良善的一方。
當然,電影故事的結局來得有點童話故事,至少在現實世界裡,尤其當刻的香港,做個「好人」,非但不會為你帶來甚麼回報,反倒隨時會惹來「一身蟻」;那麼,幹嗎我們還要笨得去做個為人設想的「好人」?

這又令筆者想起日本詩人宮澤賢治在詩作《不輸給雨》裡,寫過的這幾句:「大家都叫我木頭/不被稱讚/也不給人添麻煩/我想成為那樣的人」,窄哥就是那個旁人常道如傻子的「木頭」。
在壞時代裡,如何做個「好人」,確實值得我們深思。「個世界係『閪』,但唔等於要做『閪』人」,窄哥在戲中所說的這句台詞,正好反映了他內心所想,那份外人看來蝕底戇居的性格,卻是他想自己成為的那種人。

窄哥這種好人性格,也令筆者想起年前看過的韓國電影《上流寄生族》,其中有幕情節講到,當其他人感嘆朴太太有錢又善良時,身在貧窮線最底層的媽媽忠淑,卻點出善良背後的殘酷事實,認為朴太太之所以能夠展現善良一面,是因她富裕家境,無須為生活而擔憂,「有錢所以善良,有錢的話,我也會很善良。」
從《窄路微塵》所呈現的劇情,創作人卻對「善良」抱持另一種想法,就像窄哥的角色,他從頭到尾皆非富貴人家,但仍秉持著不要在壞世界裡做「閪」人的信念,換言之,「善良」是他的選擇,而非像《上流寄生族》所呈現的「果」。

亦因為窄哥所種下的這些「因」,一步一步感化了活在貧窮線下的單親媽媽Candy。從最初為了讓女兒戴個更好的口罩,在清潔期間偷走有錢人的存貨,到電影末段看到女兒在店鋪偷竊,幾經內心掙扎,還是決定替其付錢才離開。看似一念之間的決定,其實源自窄哥累積下來的信任,筆者覺得這是電影其中一個感人情節。
當然,窄哥如此「好人」,少不免讓人懷疑其居心。防人之心固然不可無,每個人選擇「善良」或許亦有其原因,不過好與壞本來就是相對的,世間也不會存在絕對的好人。與其懷疑一個「好人」的動機,倒不說創作人希望透過這部電影,讓我們相信世界仍然存在著如窄哥般的這類人。

《窄》另一個挺有意思的地方,是它算是疫情肆虐以來,最貼近香港基層日常生活的電影。從窄哥任職的清潔公司背景,到勢利商人奇貨可居,將清潔用品炒高價格,致使窮人只得捱貴口罩,如此種種都頗能反映社會實況,同時也透過劇情觸及死亡與移民的命題,其中窄哥掛在嘴邊的「地方污糟咗,就要清潔返」,寓意亦頗為明顯,將自己生活之地好好打理,這是每個留在這裡的人應有的責任。

除此以外,窄哥這句說話,也令筆者想起以前看過某段片集,是林燕妮講述遠赴韓國華溪寺禪修的往事,每天坐禪八個半小時,透過不同形式的工作禪,領悟人生。
禪修期間,林燕妮被派往掃落葉,平日做事一向要求很高的她,每次當以為自己打掃得很完美之際,總是會有人將其破壞,將本來完美的地方弄花弄髒,每日如是,由此亦開始讓她領悟到,別人的破壞可能並非故意,自己追求的完美也不可能是永恆。
「完美是一剎那的,你要繼續完美嗎,那就繼續做吧,完美是有一剎那也不錯,最重要是過程做得開唔開心,你搞亂咗,我又整返好佢...原來做人可以充滿堅韌力量。」

這個關於掃落葉的故事,自此一直記在心裡,當看到窄哥「地方污糟咗,就要清潔返」的心意,不期然想起林燕妮的感悟。
或許兩者的共通之處,就是他們從中都領略得到,原來做人可以充滿堅韌力量吧。

P.S. 最後想講,電影有兩場戲分別取自觀塘齊柏林與旺角皇茶的場景(後者現已轉移陣地在荔枝角工廈開業),剛好兩間之前都有光顧過,大家看戲之餘,不妨也可將消費延伸至現實層面呢!
.
喜歡內容或想支持更多,可點按以下連結追蹤/訂閱,讓本人繼續經營這小小藝文平台,感謝各位
👉FB:講樂·過路人|
👉IG:cantokid1412|
👉Patreon:過路人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