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訪談後記】本地茶葉品牌「茶茶林」:珍惜緣份的累積,以茶連結離散港人

看到愈來愈多香港人流散各地,最近不時都會開始思考,有些甚麼東西是所謂的「世界語言」,能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通用。與「茶茶林」的兩位創辦人閒聊後,發覺原來品茶亦可成為其中一種世界通行的common language。

茶茶林

「茶茶林」這個帶點玩味的名字,是由兩位香港人創辦的茶葉品牌,他們代理的的台灣阿里山烏龍茶,去年十月曾在英國茶學院舉辦的國際茶葉比賽得獎,品牌現時亦在兼顧香港、英國兩邊的業務,嘗試將正念生活的態度延伸至外地。

茶茶林

兩位創辦人Chris與Vincent表示,除了想為客人搜羅各地好茶之餘,也希望能以「茶」連結離散港人,尋回某種曾經熟悉的味道,同時舒緩他們面對新生活的挑戰與壓力。

對於飲茶,筆者算不上有甚麼研究,但常常覺得,「茶」予人有種將節奏放慢,留一刻給自己喘息的功效,飲茶亦會令筆者想起以前看過的日本電影《日日是好日》。

茶茶林

電影改編自《日日是好日: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》一書,詳細記錄著茶道大師森下典子,25年來的習茶日誌,而關於何謂「日日是好日」,此書的內容簡介如此寫著:

「一期只一會。若有重要的人,就把握機會好好在一起,慢慢吃,慢慢愛。即使與同一個人多次相見,每一次都不會一樣,所以一定要抱持一生只遇一次的心情。」

這份蘊藏在「茶道」背後的境界,亦是個人頗為喜歡的心態。

茶茶林

在與「茶茶林」兩位創辦人的訪談過程裡,腦海也浮現起這些感覺,尤其聽到他們述說品牌如何創立,如何選茶,如何進軍海外市場,比起做生意的商業投機,反而更似是一點一滴緣分的累積。

像Chris與Vincent的結識緣由,是因為報讀了同一個身心靈課程,發現彼此同樣也是代理「博士茶」,一拍即合。

茶茶林

又例如那款在英國茶學院得獎的茶葉,之所以選擇引進代理,是因為有個在香港生活的台灣朋友,知道他們做茶,說起有個親戚在阿里山種烏龍茶,從而才會有其他後續發生的可能,得到國際性認可的茶葉獎項。

茶茶林

篇幅所限,有些內容也沒包括在訪問文章裡,例如Vincent談到認識台南有機黑豆茶的源起,其實亦是始於他在台灣讀書年代的緣分,就連幫忙「茶茶林」發佈採訪新聞稿的人,原來都是他們以往在英國舉辦工作坊時結緣,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連結,「兜轉一圈又回來」的感覺,相當有趣。

【延伸閱讀】世界級茶葉比賽獲獎|「茶茶林」創辦人:「為每個人找回心中的一杯茶」

再看一遍自己所寫的訪問文章,原來不自覺也寫了兩次「機緣巧合」,大概這亦是整個訪談過程裡的最大感覺。

為每個人找回心中的一杯茶,是Chris與Vincent希望透過「茶茶林」品牌做到的事,也是令筆者感覺頗為深刻的一句說話,繼而想到,自己內心追求的是一杯怎樣的茶,如果人在他方的話,自己又會希望飲到一杯怎樣的茶呢?

茶茶林

【訪談後記】「鴛鴦茶餐廳」日藉插畫師:離開了才發現,自己的家到底是甚麼樣子

.

喜歡內容或想支持更多,可點按以下連結追蹤/訂閱,讓本人繼續經營這小小藝文平台,感謝各位

👉FB:講樂·過路人
👉IG:cantokid1412
👉Patreon:過路人

喜歡文章或想閱讀更多限定內容,歡迎點按連結追蹤/訂閱,讓本人繼續經營這小小藝文平台,感謝各位🙇‍♂️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