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許我們都是塵世間的過路人,然後在這個平台互相「發現」

因為喜歡偶爾寫寫文章,2015年初在Facebook開設了「講樂.過路人」的專頁(對粵語流行文化的朋友請多多支持啊),當時第一篇文章不知道該寫甚麼,想起了鄭伊健主唱的《發現》,就落筆如此寫道:

「能夠碰上每首歌,當中都總有種緣分,就像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。筆者最喜歡《發現》的這句歌詞:『奇緣這一生、這一處、這一刻,給我遇見,追逐你飄忽的臉!

也許我們都是某些人的過客,在某些人的生命裡路過,若然能在這裡跟你碰上,讓你發現這個部落格的話,也算是種奇緣吧!」

這段節錄,是當初開設這個專頁,以至後來繼續在Facebook和不同平台寫文章的原因。

有時看到自己寫過的陳年舊文,不知從甚麼途徑被某些讀者發現,就會覺得這個過程很有趣。「讚好」數量的多寡也是其次,背後將文字和讀者連結起來,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。

最近因為疫情日夜閉關,百無聊賴想到不如將舊文重新整理,開個自己的網站將文章發佈,畢竟透過社交媒體接觸到的讀者數量,往往都被壓到低無可低,另覓平台也非壞事。

透過這個平台,希望能向港台讀者分享個人喜好之餘,也想定期發佈藝文娛樂的資訊與指南,其中包括各類型的音樂資訊、個人喜愛的影視作品、本地以至海外的旅遊行程規劃等,為每個路過的文化愛好者,提供一片心靈綠洲。

除了定期分享資訊,亦會在此發佈跟不同文創單位的訪談系列文章,冒求在推介相符的文化產物之餘,也能讓讀者從網站的文章裡吸取丁點養分,而這亦是開設這個網站平台的最主要原因。

至於說回《發現》這首歌,其實還想起某個有趣的評語。話說筆者常看的專欄作者「月巴氏」,就曾經這麼形容此曲:

「應該係塵世間最易handle的一首歌,甚至連生日歌都難過佢,畢竟生日歌都叫做有幾下高音」。

頗為好笑的評語,但想來又確實如此,因為鄭伊健的很多歌,音域起伏其實都不大,這首《發現》自然也不例外,比起唱歌更像是喃喃自語,即使如何「唔識唱歌」的人,走進K房理應也可以輕鬆handle。

那麼鄭伊健算不算一個「識唱歌」的人呢?叫他飆高音、賣唱功的話,固然吃力不討好,但卻非每個歌手,都能唱出他那種有點感情,而又令人感覺舒服的味道。一聽那把聲線,就會知道唱歌的是鄭伊健,個人覺得這種獨特性,比起賣弄歌喉還更重要。

另外,心水清的朋友,也許會記得這首《發現》,是當年「黃埔新天地」的廣告歌曲。歌詞配合MV的畫面,以那些年的電腦CG效果來說,也很有那種捉迷藏的感覺。大家又記得鄭伊健在MV裡面,不斷尋找的那位女生的英文名嗎?

(正常應該不記得吧,筆者也是再看一次MV,才確認是叫Angela呢XD)

最後,希望這篇打響頭炮的文章,能吸引大家閱讀到文尾之餘,也會樂意按下一個「訂閱」按鈕(免費的啊),讓筆者的文章可以跟每位過路到此的讀者,繼續摩擦一下這點緣分。(笑)

喜歡內容或想閱讀更多,每月一杯咖啡的價錢,可讓本人持續深耕細作,經營這小小藝文平台,感謝各位。七天免費試閱連結👇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