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打算稍後才入場看這部港產片,但看到《濁水漂流》的開畫票房不算很理想,就趁電影上映的首個周末支持一下。

.
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半紀錄片
《濁水漂流》的故事,以居於深水埗天橋底下的露宿者作為主題,講述這群社會的低下階層如何被邊緣化,內容改編自真人真事,導演李駿碩以半紀錄片的形式,重現露宿者控告政府的訴訟過程。
藍本取自2012年農曆新年最寒冷的一天,警察和食環署在沒有事前通知下「清場」,並將露宿者的家當全部棄掉。
以輝哥(吳鎮宇 飾演)為首的露宿者們,要求政府賠償並道歉,但政府只肯賠償二千元,拒絕道歉。

拍攝露宿者這個題材,很容易跌落販賣悲情的煽情,但這部電影的取向,正如輝哥在戲裡接受傳媒訪問所說,並非要讓觀眾同情這群露宿者,而是以較為貼地的方式,反映這個城市在發展的同時,還有很多隱於都市的流浪漢,並嘗試從他們的視角出發,讓觀眾了解其心態與生活環境。
「露宿無罪,滋擾無理」,這是露宿者們在法院庭外高叫的口號。
2012年,全副家當被看待成垃圾的露宿者,尚且可以義正嚴詞地控告政府,尚且可以對著執法者發洩怒火;來到2021年,竟覺有點平行時空,每句口號,每句反擊,可能都會被安插各種「莫須有」的罪名。

螢幕上的輝哥拒絕妥協,堅持要求政府道歉,只因露宿者有他們的尊嚴,也有他們追求的公義。
如此種種,看在螢幕下的香港人眼內,相信也百感交雜,想法或許亦如輝哥的初心般,不為賠償金額的多少,而是要求道歉,因為「政府做撚錯嘢就要道歉」,就這麼簡單。
所以,一句道歉是否那麼重要?這得看每個人的初心,道不同不相為謀,正如戲裡的不同露宿者,有的堅持要求道歉,有的拿到賠償就夠。當連自己的「家」都無法保得住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,沒有必然的對錯。

只是,這群處於社會邊緣的露宿者,彷彿命運亦只能永續如此。也許,這已無關乎他們自身努力與否,而是整個社會的荒謬與病態,致使他們難以翻身,不斷沉淪,循環不息地在這種命運如此輪迴。
當然,每個露宿街頭的流浪漢,背後總有他們各自的故事與苦衷,然而電影沒有刻意著墨於此,也沒太多篇幅描述訴訟過程的種種,反而選擇以貼近真實的角度,將這班露宿者拍成一個社群,旁觀者覺得點樣點樣,但對露宿者而言可能並非如此。
.
「深水埗係窮人住嘅地方」
看得出導演(兼編劇)在拍攝這部電影時,對深水埗露宿者的各種狀況,都做過相當詳細的資料蒐集,尤其當看到很多鏡頭都遊走於深水埗的場景時,更感導演對這區有著獨特的情意結。
好奇查找了些關於導演的資料,得知他中學時代經常流連深水埗,每天也會經過通州街橋底;就讀中大新聞與傳播學系時,更曾為學系的雜誌《Varsity》採訪通州街的露宿者。
.
【延伸閱讀】重回露宿者被清場現場 《濁水漂流》中尋覓公義(明報)
【延伸閱讀】同志導演李駿碩 主流非主流合體(Lifestyle Journal)
.
也難怪從螢幕裡都體會到,導演對這個題材的濃厚感覺。這份心意,相信入場的觀眾自能感受得到。

除此以外,《濁水漂流》之所以值得一看,還在於電影將深水埗較真實的底層記錄下來,亦拍得有其獨特美感。
個人挺喜歡電影尾段,輝哥與木仔(柯煒林 飾演)走進豪宅地盤,坐上吊臂,俯瞰整個深水埗的面貌,然後在高空向著地盤撒尿的橋段。

「深水埗係窮人住嘅地方」,這句說話,輝哥經常反覆掛在嘴邊。隨著豪宅近年不斷進佔,深水埗本來的秩序也有所改變。
將心比己,有誰會想自己高價買/租來的住所,附近總有露宿者和道友出沒?
不過,露宿者同樣也是人,有他們的尊嚴與人權,絕不應該受到橫蠻清場、被當成垃圾般處理的待遇。

看著看著,想起東野圭吾筆下的《嫌疑犯X的獻身》,露宿者也曾被用以偽造不在場證明,拿來交換原來的死者身份,只因露宿者都是冇人冇物,城市裡並沒甚麼存在感,死咗都唔會有人知。
再看到露宿者與豪宅的位置,相距一街之隔,生活卻已差天共地,又想起之前自己就著「仕紳化」的專題,曾在熟悉該區的人士帶領下,於深水埗區內遊走過。
離開之前,對方提議可以拍張豪宅與唐樓共處一框的對比照,而位置就在通州街與南昌街附近,亦即這部電影很常出現的場景地,不無感慨。

【延伸閱讀】
.改編自移民港人推理小說 港產片《逆向誘拐》登陸日本
.從電影《神探白朗:福比利大宅謀殺案》,談「好人一世平安」
.
《濁水漂流》的演員評價
演員方面,入場前看過部份影評,對主角吳鎮宇演技的評價頗為兩極。個人覺得,他半睜開眼的無精打彩,以及偶爾的口齒不清,頗能演到露宿者和道友的神髓。
唯他與陳妹(李麗珍 飾演)在船上的對話,談及「嚟香港把撚咩」時,卻略嫌有點太chok和造作。有趣的是,最後留守在通州街天橋底的,卻是滿口牢騷的他。

至於另一主角謝君豪,飾演的越南難民「老爺」,感覺表現不過不失,聽著他的「口音」,不知為何,有點想起林敏驄的搞怪語調,其造型在某兩三個鏡頭之下,竟也想起完全無關的葉德嫻,惹得筆者有點出了戲。

驚喜反而是朱栢康飾演的「大勝」,市井得來不失搞笑本色,加上他那把獨特造型的秀髮,搶鏡非常。
最後,還想說說有份客串演出,兼為電影創作配樂及主題曲的黃衍仁,感覺配樂跟電影很夾,反而他的同名主題曲,初聽確實有點不慣,聽著聽著卻又投入其中,有種頗為壓抑的感覺。
只是,看到此時的戲院觀眾已陸續離場,不禁好奇,為何就不願多坐一陣子,聽埋首歌至走呢?畢竟,它也算是電影的一部分吧。要離場,亦不差那一首歌的時間吧。
趕在看完電影的當晚就寫這篇觀後感,除了怕自己忘記其中的感覺,也希望能趁著開畫周末的最後一天,讓觀眾知道本地各大院線,正在上映一套值得入場觀看的港產片,有興趣的話不妨支持一下。

.
支持創作,追蹤訂閱Patreon:https://bit.ly/2RIBZ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