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心靈讀物】《陳健民獄中書簡》--願我們都能以平和的心對抗逆境

一個飽讀詩書的大學教授,因為2014年發起佔中而被判囚,但三百多天的牢獄生涯,卻沒磨蝕陳健民的鬥志,銅牆鐵壁之下仍然繼續閱讀,並將自己內心的思潮起伏,寫成這本《陳健民獄中書簡》,講述如何透過閱讀保持心境平靜,讓讀者從中尋求一點安慰。

陳健民獄中書簡
〈圖片來源:進一步多媒體 Step Forward Multi Media
陳健民獄中書簡

身處艱難時代,被判入獄的人,不再只有作奸犯科的大壞蛋,還有一個又一個擁有良知,甘願為這個城市付出和犧牲的人。坐監這回事,跟香港人的距離好像變得很近。

讀陳健民在獄中所寫的這四十三封書簡,感覺正如他在書裡所言,很能體會到他內心的那份平靜。雖然內文也有記錄監獄裡的生活與見聞,但更多篇幅是描述他淨化自己的心靈,跟一般認知的「坐監」感覺有點抽離。

或許,這跟蔡東豪在附錄裡提到,早於被判監的一年前,陳健民就已有充足的心理準備,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有關,例如天氣熱睡覺時不開冷氣,很有臥薪嘗膽的意味。

不過即使如何提前準備,真實的監獄生活跟想像始終不同。知識份子為爭取民主而被判入獄,頭幾篇陳健民獄中書簡就提到,明白自己要放低教授的尊嚴,在這裡學做一個守規矩的小學生,讀來也感無奈。

其中一篇講到監獄裡的時間概念。由於整個監獄都沒有時鐘,「時間」這個概念在裡面其實很模糊。有個坐監多年的囚友就跟他說,「在監房時間過得很快,日子過得很慢。」

後來,陳健民開始領略得到,即使身在獄中,也要好好充實自己,而他所選擇的方式,是閱讀,是禪修,是聽電台夜晚播放的古典樂,學習更細緻觀察和感受周圍的事物,否則天天看著日曆倒數,日子只會過得更慢。

在出獄後的其中一個訪問裡,陳健民曾經談及這段「沒有時鐘」的光景,如何改變他的人生態度,也造就了他後來在報章的專欄名稱:〈不繫之舟〉。

「在裡面的領悟很有趣,不再經常倒數,而是放開懷抱,做好當下每件事。『不繫之舟』這句話出自莊子,當初我在《紅樓夢》讀到時已很有感覺,好想自己的人生可以這樣,像一隻沒有綁繩的船,隨緣地飄。然而,人生會有很多枷鎖和責任感,豈能這樣隨性,但這個也是我的願望。」

【延伸閱讀】專訪陳健民:不繫之舟,如浪隨緣

翻閱《陳健民獄中書簡》的感觸

閱讀讓他的心靈得到滿足,禪修讓他的心境得以平和,就算監獄的環境再嘈吵不堪,也無阻他閱讀的決心,練成了無時無刻都可閱讀的功力。

翻閱此書時,最深刻是他提到自己的家人。短短三十分鐘的探監時間,身為教授的他卻無能力為女兒提供實質的幫助,而當想到母親將要看到自己身穿囚衣的模樣,也令他有所感觸。

當然,還有太太的不辭勞苦,閒時按照陳健民的選單,從家裡搬來大疊大疊的書籍,為丈夫帶來心靈的慰藉,也是這本獄中書簡的默默見證人。所以,坐監從來也非一個人的事,陳健民身邊人所受的煎熬,相信比他本人亦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陳健民獄中書簡
〈圖片來源:NOW新聞〉

另外有篇以〈香港人慘過坐監〉為題,講身在獄中的自己,反而像有個容身之所,逃避外面世界的紛擾和壓力。如果在社會運動爆發得最激烈的時期,陳健民並非身在赤柱,又會為當年發起「和平佔中」的他,帶來甚麼衝擊呢?

這個假設,在好幾篇陳健民獄中書簡裡也有提及。當然,沒有人會知道答案,但卻同時為讀者帶來了反思。

雖然沒有進過監倉的人,是無法說出「慘過坐監」這句話,但身在今時今日的我城,無論疫情或其他不可抗的原因,香港人被困在城市的大監倉裡,或許真的如教授所言,香港人真的慘過坐監。

在將近出獄之際所寫的書簡,陳健民提到發表《七七憲章》後被捷共關進牢房的哈維爾。他在獄中給太太寫了過百封書簡,裡面不乏牢騷,只因哈維爾覺得「對抗極權,無權者最有力的武器便是活在真誠中--講真話,做正直的人,因此他亦無懼在讀者前展現軟弱卻真實的本相」。

願我們都能以平和的心境對抗逆境,並以最大勇氣捍衛自己憑良心說真話的權利。

.

點按圖片購書

陳健民獄中書簡
作者:陳健民
出版社:進一步多媒體

支持創作,追蹤訂閱Patreon:https://bit.ly/2RIBZP

喜歡內容或想閱讀更多,每月一杯咖啡的價錢,可讓本人持續深耕細作,經營這小小藝文平台,感謝各位。七天免費試閱連結👇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